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面向企业征集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2016年,已有30余家企业提供了各类项目1000余项。
现有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教高司函〔2016〕28号公布)整合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具体包括以下6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此项目面向高校有关专业和教师,由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或系列课程的建设,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并推广应用。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学生,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研究方向,并安排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学生自主组建团队面向企业申报;高校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
师资培训项目
此项目主要面向青年教师,由企业组织教师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实践条件建设项目
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有关院系,由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或平台,在高校建设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并开发有关的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有关院系,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包括时间、期限、地点、数量、岗位、待遇等),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共同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由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于公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申报指南通过企业名单(2021年5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有关企业: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经企业申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审议通过,形成了2021年5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共有228家企业支持项目13111项(企业名单见附件)。各企业申报指南详情请登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cxhz.hep.com.cn)查询。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省(市、区)教育厅(教委)加强组织和宣传,将本通知转发给相关高校,动员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二、有关高校要根据各校情况和产学合作需要,组织师生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自愿在平台注册申报,并加强项目申报及实施过程管理,指定专门人员在平上负责项目申报、协议签署、结题审核等工作。三、有关企业要严格遵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切实履行承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及时公布项目评审结果。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专家组 2021年6月1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经企业申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审议通过,形成了2021年5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共有228家企业支持项目13111项(企业名单见附件)。各企业申报指南详情请登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cxhz.hep.com.cn)查询。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市、区)教育厅(教委)加强组织和宣传,将本通知转发给相关高校,动员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二、有关高校要根据各校情况和产学合作需要,组织师生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自愿在平台注册申报,并加强项目申报及实施过程管理,指定专门人员在平上负责项目申报、协议签署、结题审核等工作。
三、有关企业要严格遵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切实履行承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及时公布项目评审结果。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专家组
2021年6月15日
其中师资培训项目设立10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设立6项,共16项。
亿维讯同创将提供现金经费、软件产品、培训师资等资源来支持高校创新教育工程建设与改革,培养高校创新人才。
1、登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http://cxhz.hep.com.cn/;(申报指南登陆系统下载,或添加“亿维讯同创小助手”获取)
2、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
3、下载《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
4、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
5、截止时间:
高校即日起开始申报,请于7月16日前完成申报。
6、联系人:小亿老师 136 1100 6253(或添加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是为中国智能制造培养高端设计制造一体化人才的新型教育创新平台。
重点培养数字化的创成式设计、工程仿真和增材制造等方面的紧缺型人才。
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是开放式、技术集成化的创新办学载体,充分体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四链融合特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增材制造全链条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
的空间;是打破学科界限、校企界限、地理界线、行业界限的贯穿式教育创新平台。
培养“创成式设计”、“工程仿真”“增材制造”三大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工科类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在职工程师人才;在增材制造及设计方面兼顾高职类技能人才。
根据实体经济产业人才实际需要,联合教育部规建中心+(协会/学会)进行技能认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增材制造工程师”、“创成式设计工程师”、“增材设计工程师”、“结构仿真工程师”、“流
体仿真工程师”、“增材工艺仿真工程师”等一批当前智能制造领域紧缺的实用高技能人才和未来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产教融合、建设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让建设院校在整体、师资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都获得长足的提高和发展。
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技部和国家级创新方法研究会研究和推广创新方法的技术支撑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会技术支持单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示范企业、北京企业技术开发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我们拥有高效精准政府项目政策解读团队、我们具备企业行业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熟悉政府项目申报业务流程,可以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单位申报政府项目。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很多高校也都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加快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来推进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主动对接实体经济,推动协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高校人才高质量就业。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教育根本,通过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实现人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引导学生发现、认知和创新的重要渠道。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产学研用能够紧密有效的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工具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科间与产学研用的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落地、有效。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高校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板块建设内容如下:
标准服务板块:
1)资源板块
该板块可以对接并引入包括高校课题研究、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等在内的资源,通过资源的筛选、整合,为高校人才打造一个课题专项研究、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创新等资源内容为主的实践基地,高校人才可在该板块进行教学实践。
2)创新方法专区服务板块
该板块主要为平台用户提供创新方法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创新方法应用等服务,服务内容由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成,同时平台还提供丰富的线上创新辅助工具,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TRIZ等创新方法论的学习与研究,还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创新辅助设计工具完成实践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平台服务,还可以组织高校优秀创新项目参加各类创新方法大赛、双创大赛等活动。
其它服务板块:
1)政策及科技服务板块
为平台用户发布、解读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提供政策指导、就业辅导服务。提供相关领域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
2)基础功能板块
提供高校创新创业的信息服务,包括服务、公告、园活动、科技成果展示等内容。
平台的整体建设依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逐步整合高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高校人才高质量就业!
学校收益:
通过该平台,实现产学融合、专创融合;一方面,承接企业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导引教学计划和科研;一方面,双创工作接地气,有成绩、有产出,实现教学产出收益。从行业痛点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出发,以新旧动能转化与教师低风险创业相融合,带动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即就业型创业)为项目的基本范式,以价值创新理论为指导,通过挖掘产业界及高校的新旧动能,如品牌、采购、技术等优势,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的产业增量项目。把创业大赛做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入口,通过全真项目构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业背书、导师背书成为新常态,推动项目尽快注册并实现收入,进而得到投资背书。
学生收益:
通过平台,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就业真正需求,明确在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向,尽早参加实践,双创过程更加实际和完整,商业逻辑清晰,双创项目更容易获得评委的任何和投资方的认可,实现就业和创业的双通道。